“一生痴绝处,无梦到徽州”,汤显祖笔下的怅惘,恰成今人追寻的注脚。4月19日至20日,公司同仁踏着春光,赴一场徽州之约,于骤雨敲檐的宏村水墨中读史,在云缠雾绕的齐云山巅问道,将春日游兴化作流淌的诗行。
晨光熹微,大巴载着笑语驶向黄山。车窗外“绿遍山原白满川”的江南春色,与车内同事们的期待交织成曲。正午时分抵达屯溪,临江渔府的臭鳜鱼与毛豆腐尚未品尽,忽闻天际雷声隐隐。待行至宏村,已是“黑云翻墨未遮山”之景。众人执伞踏入村口,但见南湖烟波浩渺,雨丝如银线穿檐而过,打湿了青石板上六百年的车辙。
“俯仰两青空,舟行明镜中”,汪藻笔下皖南的澄澈,在此刻化作一幅淋漓水墨。雨幕中的月沼倒映着马头墙的飞檐,恰似“天青色等烟雨”的歌谣在现实中晕染;承志堂的木雕雀替淌着水痕,让人恍见“旧时王谢堂前燕”穿越明清烟云。更有同事笑叹:“这‘多少楼台烟雨中’的意境,倒是比晴日更得徽派三昧!”
暮色初临时分,雨霁云收。转战屯溪老街,灯火次第点亮“江南第一街”的宋韵遗风。店铺旌旗在微湿的春风中轻扬,酒肆茶楼飘来胡开文墨香,恰应了柳永“烟柳画桥,风帘翠幕,参差十万人家”的繁华。更有同仁持歙砚打趣:“这一街的旧时光,怕是要用徽墨写进诗笺才不辜负。”
翌日登临齐云山,方知“黄山白岳相对峙,细看从来无厌时”的赞誉。乘缆车破云而上,但见丹霞赤壁如烈焰灼天,崖间石刻“天开神秀”四字赫然入目,正合李白“霓为衣兮风为马,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”的仙家气象。
踏访月华街,道观钟声与山泉叮咚相和;立于真仙洞府,看紫霄崖“壁立万仞”的摩崖题刻,方悟吕洞宾“朝游碧海暮苍梧”的逍遥真意。阳光下的水汽映照着香炉峰,倒真像李白那句‘日照香炉生紫烟’的意境”,大家沿石阶缓行,看云雾时聚时散,笑谈间竟也生出几分“只在此山中,云深不知处”的悠然。
归途中,大家翻看手机相册,每一张照片都像是时光的书签,记录着旅途的欢声笑语。这场穿越诗画的旅程,让我们在青砖黛瓦间触摸文化肌理,于云海松涛中涤荡尘世烦忧。正如苏轼所言:“庐山烟雨浙江潮,未到千般恨不消。”愿此番山水滋养的灵感,化作工作中的笔墨风华,待明年春好,再共赴新的诗与远方!